荐书| 张祺总建筑师心中的视美与听悦发表时间:2022-09-09 09:57 视美与听悦:剧场观众厅设计的艺术与技术 关于“视美与听悦”
作者简介: 张祺 1964年生于北京,1982年考入清华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硕士学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曾获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中国设计70人提名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教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当代中国创作论坛、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委员,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出场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APEC 建筑师。 多年来致力于建筑地域性与文化性的设计研究与创作实践。设计作品获国家级、省部级多个奖项,代表作有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蒙元文化博物馆、青海大剧院、江西艺术中心、文化部办公楼等。著有《此景·此情·此境——建筑创作思考与实践》与《视美与听悦:剧场观众厅设计的艺术与技术》。主编完成第三版《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四分册——文化建筑及《剧场建筑设计规范》修编工作。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结合教学与科研,对建筑地域文化、城市环境、社会经济等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_ 全书总目录 序 前言 / 第1章:戏剧与剧场 1.1戏剧与观众 1.2剧场与观众厅 1.3剧场观众厅空间形态发展 / 第2章:剧场的核心空间——观众厅 2.1观众厅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 2.2观众厅平面形态的多样性 2.3观众厅剖面形态的关联性 / 第3章:视美的呈现 3.1观感与审美 3.2视知觉与视觉动力场 3.3剧场观众厅的视觉动力场分析 / 第4章:观众厅空间形态设计 4.1观众厅空间的基面与界面 4.2观众厅基面设计要素 4.3观众厅界面设计要素 / 第5章:听觉的体验 5.1听觉的感知潜力 5.2音的质量与评价 5.3观众厅空间声环境 / 第6章:观众厅的声场效应 6.1建筑声学 6.2优质声场 6.3声音效果塑造 / 第7章:作品 7.1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7.2青海大剧院 7.3黄河口大剧院 7.4江西省艺术中心 7.5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演艺中心 7.6通辽大剧院 7.7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歌剧研究院 / 结语 今天与明天的观众厅——视美与听悦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附录一剧场设计基本资料 附录二相关剧场基本信息表 作品年鉴 项目合作团队 作者简介 后记
_ 分章内容摘录 前言
/ 第1章:戏剧与剧场 观演建筑是指以“视”“听”为主要功能,为文艺演出和活动提供场所的建筑。“观”与“演”所对应的两个空间是剧场建筑中相互组合的重要空间,一个是为表演艺术服务,一个是为观众观演服务。维系这两者之间精妙的平衡是建筑设计成功的关键。处于观演空间中特定时间、特定场景中的人——观众,所发生的行为、心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样值得当今的剧场设计师们研究与探讨。作为本书的第一部分,对戏剧、剧场、人三者之间紧密关系的探讨显得尤为必要。
/ 第2章:剧场的核心空间——观众厅 观演空间形态作为使用者进入观众厅捕捉到的第一要素,通过外在表象在第一时间向使用者传递了建筑内在的组织逻辑、结构、内涵等,并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给人留下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印象。观众厅是剧场建筑内观众欣赏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的空间,是剧场建筑功能的核心空间,其设计的品质直接影响到观演行为的品质。观众厅里演出开始前后和演出进行中的灯光、音响的变化会为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剧场观演氛围。
/ 第3章:视美的呈现 剧场的观演关系以及观众厅空间之下的观演感受,使观众观演戏剧的行为本身呈现出一种视觉美的享受。建筑空间所传达的感染力是与人对空间的知觉体验需求相一致的,是空间所呈现的精神上的汇聚。剧院设计中观众从休息厅到观众厅的情绪变化,观众厅与舞台相互交流、渗透的情景转换,无不体现着人的视觉、听觉、心理、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关系。良好的视听环境连通着观众的心理感受,伴随着建筑空间的组织而显现出不同的魅力。剧院“空”的部分恰似音乐中的音符寻找着想要的和弦一样,寻找完美的空间,是建筑中真正的主角。它的设计师亦如一位才华横溢、技巧出众的音乐家,将观众载向天空,一起飞向最后的和弦。因此,“汇聚”使空间具有了与科技成就相吻合的技术特性,同样也赋予了空间精神属性。
/ 第4章:观众厅空间形态设计 建筑空间是一个承载场景和行为的空的容器,空间形态是建筑空间的内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征。历史上曾经有过各类表演艺术,不论是莎士比亚的戏剧,还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演出空间形态。戏剧的生命因为这些相匹配的演出空间的存在而生生不息地延续,而它们一旦与周边的生长空间难以展开积极的对话和有效的交流,便意味着该种表演艺术生命的衰竭。剧场观众厅的空间形态具有独特性和专一性,依赖于视线、声学、光学等技术方面的综合设计,但目的都是为观众和演员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观演环境。
/ 第5章:听觉的体验 自然界不光有色彩缤纷的万千气象,更有着美妙的声场环境。琳琅满目的视觉世界的背后,声音是有特点的。自然界存在大量节奏明确、音程各异的声音,人类出于天性模仿自然界中的音调感和节奏感,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发现音律的内在规律,并以特定的术语来表达某种情感思想,逐渐形成了音乐。音乐英文music与museum共同起源于muse(缪斯),缪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司掌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总称,因此,音乐“血统”之高贵、地位之尊崇,远非其他艺术所能媲美。除了音乐以外,没有任何艺术形式是以“司艺之神”的名义命名的。在这个视觉主导的图像时代,声音是空间中比较隐性的因素,听觉也不像视觉那样容易感受。听觉是观演建筑中很重要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一个优秀的空间,的确会与声音有关。
/ 第6章:观众厅的声场效应 剧场作为表演艺术的空间载体,提供给人最根本的感知就是“看”和“听”。良好的声学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传达表演意图,得到观众与表演者的共鸣。话剧主要以语言声演出,歌剧和戏曲等演出形式均兼有歌唱和音乐伴奏,因此,在声学设计时必须兼顾语言和唱词的清晰度及音乐的丰满度要求。 剧场的声学设计分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两个阶段。土建设计主要决定观众厅体形和界面用材的初步构思,它关系到声学设计中的重要指标——响度(音量)、早期反射声、声扩散、声场均匀分布和消除音质缺陷等。装修设计阶段的任务在于修正土建设计中体形设计的不足和控制混响时间,同时实现声学功能与演出效果的结合,使之在获得良好音质的同时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 第7章:作品 ![]()
/ 结语 今天与明天的观众厅——视美与听悦 观演建筑的未来将更加充满戏剧性,将随着各种思想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虽然在具有高度可控技术的条件下,剧场电声可以具备各种可能,但是自然声演出的剧场仍然是无法取代的。同样,技术的发展也为舞台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新兴的舞台艺术愈发多样,催生出更具创新性的剧场设计。同时,建筑师和艺术家也将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中有更广泛的合作。 当今的戏剧作品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商业价值。今天的戏剧评价很难保持像过去那种客观态度,每部戏剧的上演,背后都有着日益强劲的市场推销、宣传和炒作,这让我们在评价时很难秉持一种冷静的态度。虽然很多戏剧在不断上演着过去的剧目,同时也将很多传统的戏剧工作方法保留了下来,但跨入21世纪后的戏剧,似乎孕育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 后记 本书的写作已经过去四年多的时间,期间我作为主编之一完成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的修编工作,重点负责“观众厅”部分的内容编制;主编完成了《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 第4分册中文化建筑的编写工作;同时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一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改造、通辽大剧院、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演艺中心等工程设计。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我对剧场观众厅的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促使我从“视美”与“听悦”的全新视角对剧场观众厅设计的艺术与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特别感谢庄惟敏院士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作为建筑领域的专业大家,他的评价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启发性,为本书增色不少。同时作为清华师兄,他的业绩及理论研究对我有着极大的激励与帮助。 感谢配合剧场设计的声学设计专家。多年来我相继与清华大学王丙麟教授、石慧斌教授、燕翔教授的声学设计团队进行了多方位的合作,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保证了剧场设计的专业特性。 感谢剧场建筑设计领域专家的指导。卢向东教授多次参与研究生论文评审,苏培义、石俊先生参加院科研项目“剧院(音乐厅)观众厅布局和空间设计的艺术形态与关键技术研究”的验收鉴定工作,他们都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