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催生新业态:职业降噪高手联袂,百姓将分享静生活发表时间:2025-04-11 21:04 在2022年6月5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与2025年3月13日国家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GB55028-2025相继落地的背景下,中国建筑声学与噪声控制协同创新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由清华大学、(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高端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旨在整合声学设计、材料研发、工程实践等全链条资源,以“新质生产力”破解噪声治理难题。通过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与成果转化,平台致力于解决群众关切的住宅隔声不足、社区噪声扰民等痛点,推动“宁静权”从政策理念迈向民生实践。 重塑城市声景,构筑全民声盾,守护公众健康 ![]() 新《噪声法》以解决“超标并扰民”为核心,首次将未采取防控措施的噪声纳入监管,并强化工业噪声主体责任。《噪声法》实施两年以来,全国已建立2341个噪声自动监测站,明确将广场舞、室内装修、商业促销等47类生活噪声纳入监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网民调查中,噪声问题以800万票高居“人生十大烦恼”之首,睡眠质量下降、脑功能受损等健康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佛山、珠海等地已查处多起噪声超标案件,罚款金额最高达50万元,倒逼企业升级降噪技术。北京朝阳区通过"静音护考"专项行动,在中高考期间查处夜间施工案件同比下降52%;上海首创的"宁静小区"创建活动,使居民噪声投诉量下降38%,彰显法治力量守护百姓"耳畔安宁"。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静居”,隔声新国标强化降噪 ![]() 在202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中,大幅提升隔声标准,要求卧室夜间噪声≤30dB,分户墙空气声隔声量≥50dB、楼板撞击声压级≤65dB,倒逼房企升级建造标准。清华大学燕翔教授指出,当前楼板隔声普遍不达标,需通过弹性垫层、隔声吊顶等技术弥补。新国标的落地,标志着“好房子”从概念迈向技术标准化,为居民提供“静音级”居住体验。 平台三“共”模式运行,加速产学研合力破局 ![]() 平台以“共创、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汇聚行业顶尖力量,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 共创单位(常务理事单位):领航技术前沿,主导标准制定与重大课题攻关,共享知识产权红利,打造行业标杆影响力。 共建单位(理事单位):夯实产业基石,深度参与技术转化与工程实践,优先对接全链资源,抢占市场先机。 共享单位(会员单位):链接全链资源,零距离对话专家与企业,以灵活合作融入创新浪潮,共拓声学蓝海。 任何一家建筑声学、噪音控制、电声产业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者,无论您是技术先锋、产业中坚还是新生力量,这里都有专属舞台,均可以平台“共创”、“共建”或“共享”身份加入平台,促进平台上各成员间无缝交流与对接!加入我们,以“共”为舟,以“新”为帆,携手破解噪声难题,让每一栋建筑传递宁静,让每一座城市静享和谐! 平台新业态搭建,官方赋能百姓“静生活” 中国建筑声学与噪声控制协同创新平台的成立,不仅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响应,更是“职业降噪高手”联袂创新的里程碑。从法律约束到技术革新,从标准升级到民生实践,平台将推动噪声治理从“被动管控”转向“主动设计”,让“静生活”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正如中央主管部门所期,这一新业态的崛起,终将让百姓在城市的喧嚣中,共享一片宁静的栖居之地。 请联系平台秘书处: 陈老师:13910396390(微信同号) |